春節親子衝突暴增!衛福部揭兒虐主因

春節是家庭團圓的時刻,但由於親子相處時間過長、家庭氣氛緊張等原因,容易與孩子產生衝突。衛福部統計,兒少受虐類型以身體不當對待居多,包括不當管教在內,背後原因多半是家長知能不足;家長受到傳統觀念影響,習慣以體罰方式進行管教,卻可能不小心情緒失控,而衍生成兒虐。

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表示,每逢假期就容易有較多親子衝突,尤其春節期間家中有訪客、外出拜年等活動,作息有所變動,和平日不同,尤其是過年尾聲準備收假時,特別容易有衝突發生。

另一方面,張秀鴛指出,過年期間家庭開銷很多,如果經濟狀況比較不好的家庭,氣氛可能比較緊張,而容易把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,這也是春節期間令人擔心的兒虐因素;如有經濟上的需求,可向村里長聯繫,各縣市都有提供急難救助金,也提醒家長「團圓動筷不動氣、動手動口要切記」,

衛福部統計,2023年兒少保護通報受虐人數為1萬2千餘件,受虐類型以身體不當對待(含不當管教)約佔5成,施虐原因主要是家長知能不足(佔8成),從服務經驗中發現,多數因為家長過往傳統帶養觀念影響,面對孩子的挑戰性行為時,慣以體罰的方式進行管教,藉以警惕孩子服從,但往往不小心家長情緒失控,造成親子間吵架,甚至釀成兒虐憾事。

張秀鴛指出,透過第一線社工訪查調查發現,施虐家庭父母大致上都是教養觀念以「打罵」為主,有些甚至情緒一來就用力摔1、2歲的幼兒,導致受虐性腦傷,甚至變成植物人、當場死亡的個案,都是很不樂見的。

許多實證研究指出,長期責打管教方式,也許短期制止奏效,但長期而言,可能影響孩子腦部發育,造成孩子人際、學業、健康等負面效果,或出現模仿暴力行為。衛福部提醒家長,運用正向教養「停看聽」3步驟,讓孩子感受到友善及尊重:先冷靜彼此情緒,暫離現場,以避免情緒化回應;從事件中找出孩子的需求,理解孩子的觀點;聆聽孩子聲音,換位思考理解其感受,態度溫和及立場堅定,共同找到解決方案。

Latest news

「金馬影后」鍾雪瑩自曝:曾一年沒拍片 苦心模仿聽障...

香港電影《看我今天怎麼說》由新生代演員...

楊晨熙愛女抓周演藝圈好友爆棚 感性送愛女新歌「天生...

人楊晨熙愛女「曉龍女」昨日舉行了抓周儀...

馬祖「微光活動」串聯4鄉5島 探索5大觀光亮點活動...

馬祖過往是因為台灣「前線」而受到關注,...

賞螢季將至 新北推50處螢光祕境

賞螢季將近,新北市推出賞螢全攻略。(新...

Must read

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
Recommended to you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按個讚吧!

關 閉 視 窗
搜尋